原標題:改革職稱評審 激發創新活力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改革職稱評審 激發創新活力
近日,2023年山西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審進入公示期,全省409名科普工作者獲得了專業職稱。這是我省首次開展科普專業職稱評審,為科普人才的成長注入強勁動力。
制度有溫度科普更有熱情
2011年,謝麗娟碩士研究生畢業進入山西地質博物館從一線講解員做起。勤思、聰穎、表達流暢,讓她很快勝任工作,成為獨當一面的工作小能手。然而,一種遺憾卻深埋心底:評上了中級職稱后,技術等級上升空間陡然收窄,如果想進入,只能轉評科研系列,既提升了難度又與自己日常工作內容不符,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很難打破。謝麗娟的困惑,正代表了一個群體的心聲。
科普工作者渴望成長的呼聲與科普事業日益發展的需求相互交織,一系列突破職稱評審壁壘改革開始破冰試水。省科協副主席譚麗紅介紹,目前,我省為公眾提供科普服務的專兼職科普工作者已達到數十萬人,科普工作者隊伍規模穩步增長,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提供全民科學素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長期以來,缺乏規范的科普工作職稱評定標準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科普工作者。去年以來,經過省科協黨組科學謀劃,研究決定申請設立山西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解決我省廣大科普工作者職稱評審因長期掛靠其他系列而帶來的諸多不便的問題。經省人社廳批復同意,由省科協組建山西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學傳播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和初、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面向全省開展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審工作。我省成為全國第八個開展此項工作的省份,全省科普工作者首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職稱評價體系。
“破除職業壁壘,提升管理制度溫度,對激發個人創造性,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構建大科普發展具有極好的作用。”從擔心、猶豫到踴躍參加,今年初,謝麗娟如愿評上了副高職稱,歸屬感與獲得感明顯增加,這讓她的工作更有底氣。身邊的40多個同事去年都在積極申報科普職稱評審,評上的干勁更足,沒有評上更加積極努力,新力量的加入讓今年的科普工作再添新氣象。
不再拿一把尺子量所有人
如今,到科技館里過大年成為很多年輕人“探年味,求新知”的新選擇。今年春節期間,全省各地科技館舉辦了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省科技館“龍”行科技游園會現場,“龍王”帶領觀眾游玩科技館,講述與龍相關的科技故事。在晉中,當地首批科普專家在市科技館開展了航空航天知識科普講座,廣大青少年通過聆聽報告了解航天員在空間站中神奇的生活,探索航天服面料及零部件的神秘之處。在臨汾,科普工作者開著“流動科技館”進了小鄉村,點亮山里娃的科學夢,科技大篷車把孩子們帶出大山,走向更遼闊的自然課堂。無論在哪里,科普工作者憑著興趣,靠著熱情,為科學傳播做著自己的努力,為科學插上夢的翅膀。
“與其他專業技術職稱不同,科學傳播工作的跨界性很強,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方面面的專業和知識,它并不強調在某個領域某個專業那么‘專’,而更加注重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能力、業績和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傳播人才職稱評審注重體現分類評價,即干什么就評什么。只有真正體現科普工作特點,才能讓有實績的人脫穎而出。”參與此次評審的評委這樣說。
職稱評審申報評價辦法是考量科普工作者是否符合職稱申領標準的“尺子”,經過30次修改調整,《山西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申報評價辦法》最終形成。將部分基層一線科普工作者申報中級、高級職稱學歷放寬至大專;根據科普具有注重傳播的特殊屬性,將科普宣傳作為業績條件之一;將通報表揚、報道、經驗推廣等傳播業績與獎項業績并列,作為可選性業績成果??梢钥闯?,此次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標準充分發揮了導向作用,也為科普工作的專業化奠定了較好基礎。通過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我省發現并集聚了一批優秀的科普專門人才,為促進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骨干力量。此次獲得專業職稱的科普人才,他們或在新媒體平臺持續發表專業領域的科普內容,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或利用多種手段深度挖掘館藏標本內涵組織策劃文創產品開發;積極支持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讓科學走進生活;或利用所在學會優勢,有效提升科普品牌活動的認知度和影響力,較好提升了科普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持續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機制
回憶起此次參評職稱的全過程,臨汾市科技館張星玉感慨不已,那些年伏案策劃、一線調研、山區送課、埋頭實驗的場景,在腦海中不停浮現。“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在一線從事科普工作20年后評上中級職稱的張星玉認為,評職稱是對科普從業者職業價值的認可,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鼓勵。“評上職稱,對漲工資、爭取科普項目都有一定幫助,但更大程度上激活了科普工作的內生動力。”據了解,我省設立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為長期在基層一線從事科普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專門做了政策上的傾斜,為他們開辟了一條職稱上升通道,解決了在市、縣(區)、鄉鎮工作且業績突出的科普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同時也實現了科學傳播研究和科學傳播實踐的有效結合。
“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開展有力調動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科普工作者將獲得更多的職業歸屬感和獲得感,成為進一步助力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山西省科普服務中心主任史錄剛認為。然而,也應清醒認識到,此次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破杖瞬抨犖榈慕ㄔO還需要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久久為功,在持續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機制、讓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成為科普人員的職業追求方面繼續加以改進和完善。具體來講,需要針對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難點和問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聽取一線科普工作者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指標體系,以職稱評審為引領,進一步提高科普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持續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對典型申報案例及評審通過人員進行宣傳推廣,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樹立優秀科普人才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