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工信函(2024)19號
忻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忻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關于開展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各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社局,忻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組織人社局,市直各有關單位: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職稱評審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晉人社廳發(2021)28號)和忻州市人社局《關于做好2024年度全市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忻人社函(2024)62號)精神,結合我市工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職稱工作實際,現就做好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管理
2024年度忻州市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由忻州市工程技術人員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具體組織實施。
二、評審范圍
(一)人員范圍
我市各類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領域中、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從事工程系列相應專業技術工作并符合申報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事業單位申報職稱評審的人員須在本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上聘用且兌現相應專業技術崗位工資(從機關流動到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除外)。下列人員不得申報:
1.國家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
2.退休人員(已辦理退休手續或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以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開始收受申報材料之日為界);
3.國有企事業單位技術技能人員受到記過以上處分,且在受處分期間的。
(二)專業范圍
1.建筑工程類:建筑學、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給水排水工程、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建筑電氣工程、風景園林、建筑裝飾工程、巖土工程與測量、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經濟、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城市燃氣。
2.建材工程類:硅酸鹽工程、非金屬礦及制品、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
3.生態環境工程類:環境保護工程、生態環境研究咨詢、生態環境監測。
4.機電工程類:機械制造、機械設計、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電氣工程、自動化、儀器儀表、機電設備工程、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
5.化工工程類:化學工程、化工分析、精細化工、制藥工程、生物基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儲能材料、煤化工、石油化工。
6.輕工工程類:輕化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食品工程、釀酒工程、糧食工程、輕工制品(玻璃、陶瓷等)。
7.紡織工程類:紡織工程、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材料。
8.冶金工程類:鋼鐵冶金、冶金焦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粉末冶金、金屬壓力加工、冶金熱能工程、耐火材料、冶金實驗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冶金礦山采礦工程冶金礦山選礦工程等專業。
9.有色金屬礦冶工程類:礦物加工(選礦)工程、貴重金屬冶金、輕金屬冶金、稀有金屬冶金、材料與加工、有色金屬熱能工程、有色金屬分析測試等專業。
10.地勘工程類:地質礦產、煤田地質、水工環地質、探礦工程、物探與遙感、實驗測試、地球化學等專業。
11.測繪工程類:地形測量、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大地測量與衛星導航定位、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地理信息等專業。
12.國土工程類:國土調查評價、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國土整冶、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等專業。
13.交通運輸工程類:道路與橋梁、筑路機械、汽車運用、水運、地方鐵路、軌道交通、智能交通與信息化。
14.水利工程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土保持、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等。
15.電力工程類:
(1)熱能動力工程
包括鍋爐、汽輪機、燃氣輪機、熱工過程控制及其儀表、供熱與制冷、火電廠建筑與安裝、物料輸送、金屬與焊接、火電廠化學、火電廠環保、火電廠勞動保護和太陽能、地熱等新型發電技術及其它與熱能動力工程有關的專業。
(2)水能動力工程
包括水能利用(含水庫)、工程地質、水文泥沙、水工建筑物、水力機械、金屬結構、水電廠自動化、水電工程環保、風能發電技術及其它與水能動力工程有關的專業。
(3)輸配電及用電工程
包括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絕緣技術、高低壓電器設備輸電線路和變電站、電磁環境、配電與用電系統及控制、電氣測量技術、電能質量管理及其它與輸配電及用電工程有關的專業。
(4)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包括電力系統規劃、電力系統運行與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繼電保護自動裝置、電力系統通信及其它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有關的專業。
16.標準計量及檢測檢驗工程類:質量技術管理、計量技術標準化、檢驗檢測(含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食品檢驗檢測、藥械技術檢驗檢測、農業技術檢驗檢測、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食品藥品檢查、環境檢測、建材檢測、機動車檢測、醫藥衛生(衛生檢疫、職業衛生檢測、公共衛生檢測、放射衛生檢測、醫藥衛生檢驗)、食品及農產品檢測、機電檢測專業(機電及機械產品檢驗、電子產品檢驗、特種設備檢驗)、生物工程專業(生物制品檢測、醫學檢驗、醫療器械檢驗、生物醫學檢測)、化工產品檢測專業(煤焦產品檢驗、農資產品檢驗、新材料檢測)、司法鑒定專業(法醫毒物鑒定)、質量管理專業。
17.林業工程類:
(1)培育經營類:森林和草原培育、森林和草原經營、林木種苗和草種、生物技術工程。
(2)調查規劃類:林草資源調查監測、林草規劃設計、林草資源認證和資產評估、林草信息技術。
(3)生態保護類:生態修復、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及繁育、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濕地保護。
(4)生態景觀類:森林(濕地)景觀、花卉園藝、自然景觀利用、生態旅游、森林康養。
(5)林業產業類:木材加工利用、經濟林產品加工利用、林產化工、林草機械、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林業經濟管理。
(6)勘察設計類:森林采運、林區道路工程、林區開發與規劃設計、林草工程造價、林草工程監理。
18.礦山工程類:采礦工程、礦井建設、礦井通風與安全工程、礦山機電、礦山機械、礦山信息和智能化、礦山地質與測量礦物洗選和加工工程、能源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礦井設備、礦井地面規劃。
19.燃氣開發與利用工程:燃氣氣源工程、燃氣輸配工程、燃氣控制工程、燃氣應用工程。
20.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和能源清潔利用、煤機智能制造等相關專業。
21.通信工程類:交換技術、傳輸與接入、互聯網技術(含數據通信)、移動通信(含無線通信)、設備環境、終端與業務,
22.廣播電視工程類:廣播電視技術。23.地震工程類:地震觀測與信息技術、震情分析與預測、地震地質、地震實驗技術、地震測深與測量、地震工程、震害評估。
申報人員根據自己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實際,按以上確定的專業類別申報,凡不屬于上述專業范圍的不予受理。
三、申報條件
(一)品德條件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凡申報中、初級工程師評審的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廉潔自律、忠于職守、誠實可信;熱愛本職工作,能夠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二)學歷條件
1.申報工程師須具備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相關的理學、工學、藥學、農學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對長期在基層一線直接從事本專業技術技能工作滿15年,且目前仍在一線崗位工作的業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學歷可放寬到中專或中級工班。申報助理工程師須具備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相關的理學、工學、藥學、農學專業)中專或中級工班及以上學歷:確定技術員須具備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相關的理學、工學、藥學、農學專業)中專或中級工班及以上學歷。
基層一線是指企業和非公經濟組織、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在項目或施工現場直接從事或參與具體生產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或在縣(市、區)以下事業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
業績突出指取得“業績成果條件”的一項及以上成果。
2.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可分別按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申報評審相應專業職稱。
3.關于學歷認可,均以申報時本人持有的,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承認的,與本人實際所從事專業相同或相近(相關的理學、工學、藥學、農學專業)的畢業證書或學位證書原件為準。其他任何證件或證明都不能作為相應的學歷依據。
4.相近專業是指與本人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相關的理學、工學、藥學、農學等專業,或與其他學科交叉授予理學、工學、藥學、農學學位的相關學科專業。詳細專業參考《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申報人員所學專業為設計學類(專業名稱為:藝術設計學、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藝術與科技、包裝設計)并從事建筑或風景園林專業技術工作的可申報建筑學或風景園林專業工程師;所學專業為植物生產類:林學類、草學類(專業名稱為:農學、園藝、植物保護、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林學、園林、森林保護、經濟林、智慧林業、草業科學、草坪科學與工程)并從事風景園林專業技術工作的可申報風景園林專業工程師。
長期從事建筑經濟專業技術工作擬申報建筑經濟專業工程師的,不受所學專業限制;長期從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紡織工程類專業技術工作擬申報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受所學專業限制;擬申報通信工程類“終端與業務”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受所學專業限制;長期從事交通運輸工程造價專業技術工作擬申報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受所學專業限制;從事水利造價工作5年以上擬申報水利水電施工專業的,學歷可不受所學專業限制;長期從事林草專業或者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質量技術管理和標準化專業的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0年,且滿足繼續教育要求的,可不受所學專業限制。長期從事廣播電視專業、環境檢測、建材檢測、機動車檢測、醫藥衛生(衛生檢疫、職業衛生檢測、公共衛生檢測、放射衛生檢測、醫藥衛生檢驗)、食品檢測技術工作,完成繼續教育規定學時(每年90學時,其中30學時公需課,60學時專業課),可不受所學專業限制。
對上述學歷專業不作限制性要求,只限申報工程師。
(三)資歷條件
1.申報工程師:獲得博士學位,經考察合格;研究生畢業或取得碩士學位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滿2年,即2022年底前研究生畢業或獲得碩士學位后從事本專業工作;大學本科畢業,任助理工程師滿4年,即2020年底前任助理工程師;大學專科畢業,任助理工程師滿5年,即2019年底前任助理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獲得技師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后從事技術技能工作滿3年,可申報評審相應專業工程師。
2.申報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大學專科畢業,見習一年期滿,再從事技術員工作2年以上即2022年底前聘任;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見習一年期滿,再從事技術員工作4年以上即2020年底前聘任:高技能人才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后從事技術技能工作滿2年,可申報評審相應專業助理工程師。中技生同中專生同等對待;凡是職高、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一律不能申報助理工程師。
獲得工程類專業學位的工程技術人才,可提前1年參加工程系列相應專業和層級職稱評審。
按照國家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和我省公布的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目錄,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具備相應系列(專業)和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稱或職業資格后,未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在相應專業技術崗位上聘用的,其工作時間不計算為任職時間。
(四)工作能力條件
1.申報工程師職務,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熟悉本專業技術標準和規程,了解本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取得有實用價值的技術成果。具有獨立承擔較復雜工程項目的工作能力,能解決本專業范圍內較復雜的工程問題。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究能力,能夠撰寫為解決復雜技術問題的研究成果或技術報告。具有指導助理工程師工作的能力。
(2)能夠基本掌握現代化生產和技術的管理方法,有獨立解決比較復雜技術技能問題的能力,在本職業(工種)中具備較高技藝,在培養徒弟、傳授技術技能方面做出貢獻。
2.申報助理工程師職務,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具有獨立完成一般性技術工作的實際能力,能處理本專業范圍內一般性技術難題。具有指導技術員工作的能力。
(2)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具有解決一般性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夠指導初、中級工的工作。
(五)業績成果條件
1.申報工程師,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過1項市級以上科研項目(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工程技術項目,或大型企業科研項目、工程技術項目,并經有關單位(部門)驗收(評審、批復、備案)通過;
(2)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過2項以上市(縣、區)級科研項目、工程技術項目或中、小型企業科研項目、工程技術項目,并經有關單位(部門)驗收通過;
(3)作為主要技術骨千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過1項以上技術難度較大的技術開發、技術推廣項目或新產品研制任務,并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4)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過1項以上企業新建總體規劃設計或者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計;
(5)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為企業節約較大生產成本或填補省或市內空白;
(6)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編制市級和行業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辦法1項以上,經主管部門批準并正式頒布實施;或編制企業標準2項以上,并正式發布實施;
(7)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工程成套設備研制、技術推廣應用、基建、技改、新產品開發等項目1項以上,通過評定驗收,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8)作為主要技術骨千及以上人員在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或負責生產安全技術、技術改造革新、節能降耗等方面成績突出,受到有關單位(部門)的認可或表彰:
(9)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在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對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損失,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等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優化,或在市級以上行業組織的能力驗證和實驗室比對中見解獨特成績優異,對行業具有指導意義,成果通過有關單位(部門)驗收,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10)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與完成的項目,達到行業優良標準,受到有關單位(部門)驗收或表彰及獎勵;
(11)作為主要技術骨千及以上人員完成的工程設計或施工項目獲市級優秀設計獎或優秀工程稱號1項以上(企業優秀設計獎1項或優秀工程稱號2項);
(12)作為主要技術骨于及以上人員,獲得省級及以上各專業協會頒發的各類咨詢成果獎1項以上;
(13)作為主要完成人(前5名)獲得1項以上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專利須在有效期內),并已轉化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14)作為主要完成人(前5名),獲得市科技專項獎、大型企業科技獎1項以上;
(15)作為主要完成人(前5名)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省級以上科技專項獎1項以上。
(16)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及以上人員參加省級5次以上(市級10次以上、縣級20次以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注冊、生產、經營現場檢查。
(17)高技能人才任技師以來,本職工作成績突出,在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等工作中做出貢獻,獲得大型企業科技成果或相關成果三等獎以上或榮立個人三等功以上;或獲得過省屬大型骨千企業級以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或取得地市級技能大賽或大型企業技能大賽前三名;或獲得省級“五小”竟賽三等獎以上。
2.申報助理工程師,須符合下面要求:
(1)在任技術員期間,有參加相關專業項目建設或課題研究,協助完成本專業項目所需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等工作經歷。參與完成的工程項目方案、行業標準、產品研制報告、技術推廣總結、施工工法、專利、科研項目研究報告、技術標準、規程、規范等材料一項以上。
(2)高技能人才任高級工以來,能夠運用本專業的基礎專業技術知識,高質量完成本崗位技術技能工作,獲大型企業中廠(或中小型企業)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次以上,或參與完成技術攻關項目、技術革新項目、技術推廣等1項以上。
“主持”指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總監、主編等。
“主要技術骨干”指專業負責人、主要設計人、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總監代表、技術員、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專業監理工程師、副主編、主要編制人、班組長、工種帶頭人等。
(六)學術技術條件
1.申報工程師,學術技術條件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任現職期間獨立或以第一作者發表在省級以上有國內(CN)或國際(ISSN)統一刊號公開出版發行的專業技術期刊或省級綜合大報的理論版面、專業大報的科學技術版面上的本專業學術、技術論文。參評提供的論文要與本人實際從事專業、學科一致,字數必須在2000字以上。
(2)專業技術報告總計2項以上。專業技術報告指: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完成的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題性方案(含施工類的施工組織方案)、行業標準、規劃、工法的理論研究、技術攻關項目方案、技術革新項目方案、產品研制報告、技術推廣總結、施工工法、實施項目的技術總結、科研項目研究報告、專利的理論研究,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題性方案(含規劃、設計、施工類的施工組織方案)、實施項目的技術總結等其它實用技術材料。
(3)作為主要作者,經正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本專業學術,技術著作,且本人撰寫部分不少于2萬字(同時須提交一篇答辯材料)。
嚴禁將在非正規出版物上刊登的文章作為申報評審論文。嚴格杜絕個別申報人員為評審職稱而拼湊條件,突擊發表質量低劣、無學術、技術交流價值及專業范圍、文章篇幅、等級、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文章。
提交的論文須附互聯網的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清華同方中國知網等國內主流數據庫網站上的檢索頁,著作須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CIP數據核字號驗證”的檢索頁,同時加蓋本單位人事(職稱)管理部門公章。學術論文、專業技術報告以及專著均可作為答辯材料。使用專業技術報告或專著作為論文答辯材料的,內容須以論文格式撰寫成答辯材料,要技術論證有深度,數據齊全、準確,文字通順結論準確,字數2000字以上。
2.申報助理工程師:結合本專業工作獨立撰寫1篇論文或技術工作總結(報告),字數2000字以上。
(七)考核要求
申報中、初級任職資格評審的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參加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和任職期滿考核,且任職期內的考核結果都在合格以上等次。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稱的高技能人才,在現工作崗位上近3年年度考核結果均須為合格以上等次。年度考核確定為基本合格、不合格或不定等次的,不計入任職年限計算時間,任職年限可累計計算。凡事業單位未按規定進行專業技術人員年度和任職期滿考核以及考核結果未經人社部門考核備案的不得申報。非公經濟組織、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可不提供年度考核材料。
(八)繼續教育要求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5號),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適應崗位需要和職業發展的要求,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專業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申報評審職稱的重要條件。
(九)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要求
申報人員應提交專業技術工作總結,字數要求2000字以上。專業技術工作總結內容應包括基本情況(學歷、學位、所聘職稱及聘任時間、工作簡歷等)、學術研究情況(說明近年來撰寫的論文、調研報告等成果的主要觀點并加以闡述)、崗位業績綜述(對本人完成的工程項目、制定的行業標準、產品研制報告、技術推廣總結、施工工法、科研項目及取得的榮譽等工作業績進行綜述,特別要說明社會經濟效益)。不得出現姓名、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十)引進高層次人才職稱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認定
引進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由用人單位按照職稱評審申報渠道,將其專業工作經歷、學術技術成果印證材料報送中級評委會審核認定相應職稱。
(十一)高技能人才申報專業技術職稱標準
我市各類企事業單位(含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在工程技術領域生產一線崗位,從事專業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按照《山西省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實施方案》(晉人社廳發(2019)55號)確定的標準條件執行。
(十二)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說明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成績不作為申報中、初級工程師職稱評審的必備條件,可自愿提供合格證作為評審的參考依據。
四、轉系列(專業)問題
專業技術人員因崗位變動需轉系列(專業)評審的,應本著所學專業和所從事專業一致或相近的原則,在新的崗位上工作滿1年以上,年度考核合格。轉系列(專業)只能平級轉換,不能又轉又晉升。轉系列(專業)的程序同正常晉升程序。
五、評審辦法
工程師評審實行答辯評價與量化賦分評審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堅持全面、公正、客觀、準確原則評價申報人員的學術技術水平和工作業績。
答辯實行按專業分組進行,采用現場答辯公開進行。答辯內容不得體現姓名、工作單位、市(縣、區)等內容:
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大愛崗敬業表現、實際工作業績和基層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在評審時單獨分組、單獨確定通過率。
六、申報推薦程序
(一)嚴格申報推薦程序
1.個人自主申報。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不受用人單位崗位職數限制,符合條件即可申報。
2.實行民主評議。用人單位成立由群眾代表、同行專家、單位領導和科研管理部門代表共同組成的評議組,對申報人員提交的材料真實性進行審核把關,對申報人員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學術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和業績貢獻等進行綜合評議,單位根據評議組意見,出具鑒定意見。
單位鑒定意見須注明申報人員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等鑒定意見;是否按規定履行民主評議程序;對照申報條件,具體寫明符合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果哪些條款,并由單位負責人簽字、加蓋公章。
3.逐級審核申報。
(1)市屬企事業單位人員申報材料由市直各主管部門審核后報送中、初級評委會。各縣(市、區)所屬單位人員的申報材料,經各縣(市、區)人社局審核后,由各縣(市、區)工信局報送中級評委會,各縣(市、區)工信局及市直主管部門要在規定申報推薦期內統一一次性向評審委員會報送。評委會不接受個人報鍘俎店定鄉透申報材料
(2)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專業技術人員按屬地原則進行申報。人事檔案已由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代理的,由用人單位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出具鑒定意見,由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報當地人社部門審核后,逐級報送中級評委會;未辦理人事檔案代理的,由用人單位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出具鑒定意見,經當地人社部門審核后,逐級報送中級評委會。
(3)人事檔案不在工作單位所在地管理且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可通過現工作單位所在地渠道申報職稱評審。
(4)勞務派遣專業技術人員材料報送由勞務派遣機構會同用人單位履行初審、公示、推薦等程序,縣(市、區)勞務派遣的專業技術人員報忻州市人力資源協會審核加注意見,經屬地人社部門審核后并出具推薦意見函,逐級報送中級評委會。市直勞務派遣專業技術人員經忻州市人力資源協會審核加注意見并出具推薦意見函,報送中級評委會。
(5)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可由人事代理機構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未辦理人事代理檔案的,經屬地人社部門審核后,逐級報送中級評委會。
(6)各縣(市、區)工信局和市直各主管部門要對參評人員信息進行整理匯總,報送中級評委會辦公室
(二)設立綠色通道
1.從機關流動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一年以上的,首次申報職稱評審可比照本單位同等學歷、資歷人員,符合申報條件的,可直接申報工程師。其中,流動到事業單位的,將機關和事業單位擔任職務合并計算,任副科級累計滿5年或副科、正科級合并計算需5年。
2.各類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未按《工程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有關規定考核初聘助理工程師的,可根據規定的相應專業工作年限要求(本科5年,專科8年),直接申報中級工程師(實行以考代評的專業除外)。
3.民營企業中在工程技術領域生產一線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技師、高級工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可按照規定的標準條件申報評審工程系列相應專業中、初級職稱。
七、其他安排
(一)關于委托評審
委托代評者,須經其主管部門向市人社局委托,由市人社局函轉市工程系列中級評委會辦公室。
(二)關于上年度評審未通過的問題
參加上年度答辯評審未通過者,今年再申報參評時提交的答辯論文須為符合要求的新發表論文或學術報告;參加上年度評委會綜合評價未通過者,若無較明顯的專業工作業績,本年度一般不予以接受再申報。
八、工作要求
(一)嚴格申報程序。用人單位要按照規定要求,認真組織好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申報推薦工作,嚴格執行“三公示”制度,即:評審條件程序公示、個人申報材料公示、單位鑒定意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無異議的方可出具鑒定意見。“三公示”除填寫“三公示”結果報告表之外,需提交在單位公示欄三公示的原始照片以及單位公示說明。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方可推薦。
(二)嚴肅申報工作紀律。申報人及推薦單位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負全責,實行“雙承諾”制。申報人及所在單位要在評審表中相應欄目內,對申報材料真實性、合法性做出承諾,本著“誰審核、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進行簽字確認。申報人員提供虛假材料、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或者采取其他不正當手段的,一經查實,取消當年評審資格或撤銷其職稱,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并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記錄期限為3年;并視情節輕重,給予取消今后1-3年申報資格的處分。申報人員所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對有關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三)申報材料報送要求。各單位要在規定時間內安排專人統一報送申報材料,符合條件予以受理,不符合的當面退回,不受理個人報送事宜。申報材料報送時間為10月15日至11月15日(公休日除外),過期不予接收。報送材料時,須交驗相應原件,待審核通過后退回。申報評審需填寫的表格、申報材料填報裝訂及送審說明等,請登錄忻州市工業和信息局網站(https://gxj.sxxz.gov.cn)“通知公告”專欄查詢下載。本通知未盡事宜,按照國家和我省現行職稱政策執行。
報送地址:忻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事教育科(忻州長征西街2號)
咨詢/預約電話:0350-333403816635006238
電子郵箱:gxjrsk2021 163.com
忻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忻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