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稱評審成果怎么獲得”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在職稱評審中的“成果”,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實在職稱評審里,“業績”和“成果”其實很像,兩者都是是衡量個人能力和工作貢獻的重要指標。在有些系統里,成果非常豐碩的人員,可以直接破格錄取。舉個例子來說,比如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最主要的評審指標就是成果和貢獻。
哪些屬于成果?最直接的職稱評審成果就是中標通知書、竣工驗收報告、施工合同等。如果從更大層面上來講,那就包括了科研、創新、專利、論文、著作等方面的成果。
如果取得了研究成果,比如發表了專刊學術論文,獲得了專利;在崗期間所參與的和本職工作有關的項目、課題、先進個人等等,這些也都可以算作成果。
那么該如何獲得業績成果呢?
1、論文:
最熟悉最常用的成果形式無疑還是論文。論文常用指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工程師的評審論文就是專業技術工作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再結合工作期間累計的工作進行撰寫,并發表在國家正規期刊上的文章。
先創作,通過雜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審核,在進行刊登、出版、發行,最后參加雜志社的評比,還有行業評比,即可獲得獎勵。
2、著作
著作分為編著和專著,這兩者是不同的。專著主要指國內外技術專家所撰寫的學術著作,以本專業的研究人員以及專家學者為主要讀者對象,是對某一知識領域所做出的探索,是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編著和專著相比,并不強調創作性,強調的是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學的體例來編撰成書,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和理論性。
但無論是編著還是專著都須在中央宣傳部出版物數據中心官網查詢到對應結果。
3、專利
專利主要是通過個人或者單位進行組織調研評估,然后開展研發和實驗,撰寫申請材料,通過授權以后,再通過轉化應用獲得效益,最后參加主管部門評選。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和實用性新專利,其中發明專利的含金量比較高,申請難度也是最高的。
職稱評審中提交的資料質量會直接影響到評審結果,而其中,成果又是比較重要的條件之一,所以在準備前一定要先把政策弄明白,工作量和論文等等要求部滿足的話,趁著還有時間,再著重積累。